你有冇試過:明明告訴自己「下次唔會再咁反應」,但當衝突一出現,你又重複同樣嘅情緒爆發?
其實,你並唔係冇自控力,而係——你嘅腦早被三股隱形力量所牽引。
今日,我想同你拆解呢三股力量,俾你睇清背後嘅機制,學識點樣重寫你嘅情緒反應系統。
童年係一個程式庫,記錄住你點樣去連結、去保護自己。
長大後,呢啲模式就成為你關係入面嘅「預設設定」。
關鍵唔係「改變性格」,而係先認識自己。
因為只有被理解嘅東西,先有機會被重寫。
當你知道自己嘅模式,你就能開始練習新的反應。
覺察,是改變的第一步。
你腦入面嗰啲「理所當然」,其實一直喺主導你嘅反應。
例如:
呢啲信念,就好似你關係嘅作業系統。
但好多時候,舊系統已經過時,卻仍然默默運行。
試試問自己一個問題:「呢個信念有冇幫我同身邊人更親近?」
如果冇——就更新。
唔係所有信念都值得保留,有啲,只係你舊時為咗生存而學會嘅防禦。
每個人都有「自動情緒反應」:
你唔係有問題,只係未學識停一停。
練習將 100% 自動 → 變成 70% 自動 + 30% 有意識的停頓:
1️⃣ 深呼吸三次
2️⃣ 命名感受:「我而家感到失望/焦慮/被忽視」
3️⃣ 再選擇你想要嘅反應方式
每次停一停,其實都係一次奪回主導權嘅時刻。
當你由被情緒帶住走,變成可以選擇,
你就開始自由。
其實,你嘅反應唔代表你嘅人格,而係你嘅歷史。
當你肯重新理解佢,
你就可以重新定義自己點樣去愛、點樣被愛。
每一次覺察、每一次停頓、每一次選擇——
都係你向自由邁進嘅一步。
唔需要一日完成,
因為真正嘅關係修復,係一場持續進化。
Pan
P.S. 真正的親密,是建基於放下面具的勇氣。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建立關係安全感的內容,可以追蹤我的 IG @mr.pantsang,我會在那裡分享更多日常練習的技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