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子女不說話

朋友向我傾訴,她快將廿歲的兒子最近變得沉默寡言,不願溝通,說多幾句又會頂嘴。一家人去旅行幾天,兒子也幾乎一句話都不說,讓她心裡難免感到失落和困惑。

子女唔講野,點溝通?可以點做?

很多父母都會問:「我們做父母的責任是提點和教育子女,但為什麼每次開口都會換來反感和衝突?為什麼親子關係會變得越來越疏遠?」

我明白這種感受。我自己也曾經是個不愛說話、愛頂嘴、孤僻難相處的青少年。

其實,做父母難,做青少年同樣難。青少年正經歷從兒童轉變為成年人的階段,他們努力確立自己獨立於父母之外的身份。很多時候,反駁父母、拒絕溝通,正是他們證明自己獨立的方法。

 

青春期的挑戰

青少年時期是人生中一個充滿挑戰與矛盾的階段。他們正努力探索自我,尋找個人定位和人生方向。雖然表面上他們渴望展現堅強與獨立,但內心深處卻往往充滿著迷惘、不確定和脆弱。

這個階段的青少年,其可用資源相對有限,生活技能也尚未完全成熟。然而,他們卻必須面對諸如升學、就業等人生中一些重大的轉變和抉擇。儘管身體快速成長,外表已接近成人,但他們的大腦和心智發育卻尚未完全成熟。加上青春期荷爾蒙的劇烈影響,青少年在情緒控制方面的能力相對較弱,情緒起伏也更為明顯。

在與父母的互動中,如果青少年感受到被批評、不被理解,他們便容易產生疏離感,甚至選擇與父母保持距離。因此,理解青少年內心的掙扎與需求,並給予適當的支持和引導,對於建立健康的親子關係至關重要。

試想想,如果你說話時只換來批評、指責和囉嗦,你還會想去說話嗎?

要打破親子的隔膜,有沒有方法?

當然有:用一句話來說,就是放下批評,用心去真正理解

 

改變與子女的溝通模式

以下五個招式可以180度扭轉你和子女的溝通模式:

 

1. 放下批評

不批評,不責備,是建立健康親子關係的基石。許多時候,父母習慣性地對子女的行為、學業、甚至興趣發表意見,這些意見即使出自好意,若表達方式不當,也可能被子女解讀為批評或指責,進而產生抗拒心理。當我們放下批評,嘗試以開放的心態去聆聽和觀察,子女會感受到被尊重和信任,他們也會更願意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。這種非批判性的環境,能讓子女感到安全,勇於嘗試,即使犯錯也不會擔心受到嚴厲的懲罰,從而培養出自省和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
 

2. 了解子女

深入了解子女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關鍵。這不僅僅是了解他們的學業成績或日常瑣事,更重要的是嘗試理解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,以及他們面對這些挑戰時的內心感受。這包括理解他們在學校的人際關係、學習壓力、對未來的迷茫,甚至是青春期的情感波動。花時間了解他們的興趣、愛好,以及他們所關注的生活面向,可以幫助我們更貼近他們的世界。許多時候,子女內心有著許多掙扎,他們非常渴望有人能夠真正理解他們、接納他們,並給予他們無條件的支持。當父母願意花時間去探索和理解子女的內心世界,子女會感受到被重視和關愛,進而建立起深厚的信任感。

 

3. 無條件接受

無條件的接受意味著無論子女的表現如何,無論他們是否符合我們的期望,我們都應該給予他們全然的愛和接納。這不是盲目地縱容,而是在愛的前提下,讓子女知道即使他們犯錯或表現不佳,父母的愛依然存在。這種接受能給予子女極大的安全感和自信心,讓他們敢於做自己,勇於嘗試,而不必擔心因為表現不好而失去父母的愛。當子女感受到被無條件地接受時,他們會更願意向父母敞開心扉,分享他們的真實想法和感受,即使是那些他們認為會讓父母失望的事情。

 

4. 欣賞與鼓勵

欣賞與鼓勵是滋養子女成長的陽光。我們應該學習去發現子女的優點,即使是微小的進步也值得肯定。真誠的欣賞和具體的鼓勵,能夠有效提升子女的自信心和內在動力。當子女完成一件事情,無論大小,都應該給予適當的讚揚,例如:「你這次的報告做得很有條理,我很欣賞你的努力。」而不是空泛的「好」。鼓勵則是在他們遇到困難或挫折時,給予他們信心和力量,例如:「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克服這個挑戰,我會一直支持你。」這種積極的回饋,能讓子女感受到自己的價值,激發他們不斷向前探索和學習的熱情。


5. 不主動給意見

不主動給意見並不是對子女的事情漠不關心,而是尊重他們作為獨立個體的思考和決策權。當子女遇到問題時,父母的本能反應往往是立刻提供解決方案或給予建議。然而,過多的主動建議可能會讓子女感覺自己的能力不被信任,或者剝奪了他們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機會。相反,我們可以嘗試提問,引導他們自己去思考和找出解決方案,例如:「你覺得這件事情有什麼不同的處理方式呢?」或者「你希望從我這裡得到什麼幫助?」當子女主動尋求意見時,我們再給予建設性的回饋。這種方式不僅培養了子女的獨立性,也能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受到尊重。

 

用耐心創造機會

要孩子敞開心窗,並沒有立竿見影的方法,需要父母持之以恆地運用這五個招式,重複表達理解、支持與接納。有如陽光和雨露,總有一天會滲透到孩子的心田,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的善意,記起那些充滿愛的話語,最終慢慢打開緊閉的心窗。

這些方法未必會帶來立即的成效,因為我們無法控制孩子成長的步伐和決定。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,必然會經歷自己的失敗和挫折,這些經歷是他們變得更堅韌、更強壯的必經之路。父母的角色是做好自己,時刻準備就緒,創造更多溝通的機會。當孩子準備好分享時,他們自然會慢慢開口,分享他們想說的一切。此時,我們便能把握住這些珍貴的機會,修補並建立更深厚的親子關係。

孩子們會因此更加珍惜和感謝這種無條件的接納,以及毫無壓力的溝通氛圍。在這樣的環境中,他們會感受到更多的尊重,知道自己是被理解和被愛的,而不是被評判或被施壓。這份來自父母的無私愛意和耐心,是建立健康親子關係的基石,也是孩子未來成長路上最堅實的後盾。



體諒的說話

當你發現青少年子女顯得疲憊或心事重重時,不願意開口分享心事時,以下是一些溫柔且開放的溝通方式,希望能幫助你與他們建立更深的連結。但記住,說話時的語氣和身體語言也同樣重要。想像你要和英女皇對話,試用你最溫柔體諒的語氣和你的子女說以下的話語。

「我知道我以前成日批評你,無用心聽你講,所以我明白你會反感,唔想講野。但由今日開始我希望用心去了解你。我想同你講,無論你未來怎樣,我都會愛你,支持你」

「我最近觀察到你好像特別忙碌,看起來也有些疲憊。不知道你有沒有什麼想跟我說的?如果現在不想說也完全沒關係,但請你記得,如果任何時候你需要我,我都會一直在這裡支持你。」

「我知道有些事情你可能暫時不想談,這點我完全理解,我絕對不會強迫你說出來。但無論你現在是開心還是不開心,有任何需要,我都會無條件地支持你。」

「其實我也不是每件事都能完全明白你在想什麼,但我真的很想多了解你一些。你願意把你的感受分享給我聽嗎?」

「我也曾經是青少年,那個時候也經歷過許多困難和迷惘,所以如果你現在覺得難以開口,這其實是很正常的。」

「如果你有任何不喜歡我做的事情,或者我讓你感到不舒服的地方,請你一定要直接跟我說。我真的很想學習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媽媽/爸爸。」

「我知道你一直都很堅強,但有什麼需要,或者遇到任何困難,請你一定要告訴我,我會陪你一起面對。」

 

這些溝通方式的核心都是建立在理解、尊重、支持和愛的基礎之上,旨在為青少年創造一個安全且開放的對話環境。

這些句子未必會立即見效,令子女打開心窗來說話。但當你真誠地重覆同一番的說話,總有一天他們會記住你的話,明白你。等他們準備好的時侯,就會慢慢打開心窗。

 

結語:重塑親子關係,共創和諧家庭

 

每個父母都值得擁有和子女的親密連結,每個青少年都值得被理解與接納。你可以改寫你哋既親子關係故事。

 

親愛的父母們,您是否曾渴望與孩子建立更深層次的連結?我們相信,每一位父母都值得與子女擁有這份珍貴的親密連結,而每一位青少年都值得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被理解與接納的溫暖。這不僅僅是一個願望,更是一個可以實現的目標。

我們深知,許多父母在管教子女的過程中感到迷茫,不知道如何才能有效溝通,如何才能讓孩子感受到愛與支持。同樣地,許多青少年在面對成長的困惑時,也渴望能有父母的引導和理解,卻又不知如何開口。

然而,這一切都可以改變。我們堅信,透過學習有效的溝通技巧,建立彼此信任的橋樑,以及實踐同理心,每一對親子都能夠改寫他們的親子關係故事。

  • 對於父母而言,這意味著學習傾聽孩子的心聲,放下預設立場,以開放的心態接納孩子的獨特性。這也意味著理解青少年成長的特性,給予他們適度的空間,並在他們需要時給予支持和鼓勵。

  • 對於青少年而言,這意味著學習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,嘗試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,並在與父母的互動中尋求共同點。這也意味著在面對困難時,勇於向父母尋求幫助,相信他們是自己最堅實的後盾。

改寫親子關係故事的過程,可能需要時間和耐心,但它絕對值得。當親子關係變得更加和諧,家庭氛圍自然會充滿愛與溫暖。當父母和孩子之間建立起真誠的連結,彼此都能在關係中獲得成長和滋養。

現在,就是你開始改寫親子關係故事的最佳時機。讓我們一起努力,為自己和家人創造一個充滿理解、接納和愛的家庭。因為,每個父母都值得擁有和子女的親密連結,每個青少年都值得被理解與接納。你可以做到!

 

Pan 

 

PS. 如有你有任何問題或故事,歡迎你與我分享。

Follow @jovebypan 了解我地既最新動向和秘訣。

Tags:

改變
Pan Tsang
Post by Pan Tsang
2025年8月6日 上午11:00:00
Hello. This is Pan.